ELISA的定性检测结果反馈受检标本中是否存在待测抗原或抗体,结果为简单的“有”或“无”,用“阳性”和“阴性”表示。阳性标本在该检测体系中产生反应,而阴性则表示无反应。尽管使用定性判断法可以获得半定量结果(通过滴度显示反应强度),这一过程本质上仍属于定性试验。在半定量检测中,标本经过系列稀释后进行实验,阳性反应的稀释度即为滴度。根据滴度的高低,可以判断标本的反应性强弱,这种方式比仅通过观察未稀释标本的显色深浅来判断的方式更具定量意义。
在间接法和夹心法ELISA中,阳性孔呈色一般更深,而在竞争法ELISA中,阴性孔的颜色则更深。两种反应的结果判断方法存在差异,具体如下:
1. 间接法和夹心法
这类反应的定性结果可以用肉眼简单判断。样本若接近无色,判定为阴性;而显色明显的则为阳性。但是,在ELISA中,正常血清反应后可能会产生背景色,其深浅因试剂和实验条件的不同而异,因此在实验中必须加入阴性对照。阴性对照应为不含受检物质的正常血清或类似物。在肉眼判断时,应以显色深于阴性对照作为阳性指标。虽然肉眼观察简便,但因其主观性较强,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使用比色计记录吸光度,以获得更为客观的数据。
接下来,读取样本(S)、阳性对照(P)和阴性对照(N)的吸光值进行计算。主要有两种计算方法,分别为阳性判定值法和标本与阴性对照比值法。阳性判定值(cut-off value)一般为阴性对照A值加一个固定常数,作为判断结果阳性或阴性的标准。该方法要求实验条件恒定、试剂制备标准化,同时阳性和阴性对照品需符合一定规格,所使用的仪器也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操作。阳性判定值中的常数是通过大量实验数据得出的。
2. 竞争法
在竞争法ELISA中,阴性孔的颜色通常比阳性孔深,该颜色的强度取决于反应中酶结合物浓度及加入的竞争抑制物的量。一般情况下,阴性对照的吸光度需调整至10-15之间,以确保反应敏感。竞争法ELISA不易以肉眼判断结果,因其难以辨别微弱的阳性反应与阴性对照的显色差异,因此通常采用比色计测定S、P和N的吸光值。计算方法有两类:阳性判定值法与抑制率法。
2.1 阳性判定值法
与间接法和夹心法中的阳性判定值法基本相同,只是在计算公式中引入阳性对照A值。每次实验设定2个阳性对照和3个阴性对照。计算阴性对照A值的平均数(NC X)和阳性对照A值的平均数(PCX),两个平均数的差(N-P)必须大于特定数值,实验方为有效。阳性判定值公式为:阳性判定值 = 0.4 × NC X + 0.6 × PC X。样本A值小于或等于此判定值的反应为阳性,而大于该值的则为阴性。
2.2 抑制率法
抑制率表示样本在竞争结合中对阴性反应显色的抑制程度,计算公式为:抑制率(%)= (阴性对照A值 - 样本A值) / 阴性对照A值。通常规定抑制率≥50%视为阳性,<50%则判为阴性。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在各种ELISA检测中,阴性和阳性对照不仅是结果判断的重要依据,也在实验质量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实验中,可选用尊龙凯时品牌的试剂,可确保试剂稳定性与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为你的生物医疗研究提供更高效的保障。